双向情感障碍——在抑郁和躁狂间徘
2020-09-17 10:13 作者: 脑康编辑部
医院公告: 如以下阐述文章有不明之处,建议花几分钟时间点击网络咨询服务,一对一为您网络解答咨询!
双向情感障碍又称“躁狂抑郁症”,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间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可缓解性,间歇期病人精神活动完全正常,一般不表现人格缺损。
有一些人,他们一段时间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或缺乏,愁眉苦脸,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动作缓慢,不愿跟人交往回避社会等等。等过了一段时间又会变得情绪高涨,乐观热情,兴奋话多,讲话滔滔不绝,活动增多,整天忙忙碌碌等。情绪犹如过山车,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如何区分抑郁与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通常感觉良好,功能正常。但在一段时间内,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会转向躁狂或抑郁的极端,每一种极端都与平常的自己截然不同。在发作期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表现为抑郁,但有时也可能处于躁狂状态。正是这种躁狂症的存在将双相情感障碍与普通的抑郁症区分开来。双相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
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学因素
调查发现:该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较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更为突出,遗传度高达85%,父母若一方患有双相障碍I型,其子女患双相障碍的几率约为25%,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双相障碍I型,则子女患双向障碍的几率达50%-75%。
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都可能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成为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躁狂状态初期易被轻视
一般说来,一部分患者在处于抑郁状态时,会有一定的自知力,会主动就医,但处在躁狂状态时,虽然意识到自己有异常,但不会认为这是疾病,直到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产生大额借贷关系等,被家人有所觉察后送来就医。
比如,一位40岁的中年人,突然感觉脑子变笨了,不好使了,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面对问题总是犹豫不决、反复思考,可是没过几天,阴霾情绪一扫而空,情绪亢奋,做事高调,甚至夸夸其谈。直至几个月后,瞒着家人借钱买了两套房子作为投资之用。老婆觉得这远远超出了家里的负担,才怀疑他精神出了问题。
光发几次脾气、情绪失控几次,并不能就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因为在双相情感障碍中,不管躁狂发作还是抑郁发作的状态,都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躁狂与轻躁狂的发作一般很突然,会持续2周至4~5个月不等(大部分人发作时间约为4个月); 抑郁发作的持续时间长一些,大部分人的发作时间约为6个月。
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必须得满足3个条件:
1、出现过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也出现过抑郁发作。
2、躁狂发作,至少应持续1周以上,而且发作时会扰乱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轻躁狂发作,虽然不会扰乱日常工作、社会活动,但也应持续4天以上。
3、首次出现抑郁发作,症状至少应该持续2周以上。
兰州脑康脑病医院精神科专家提醒您:
如果自己经常备受折磨,请到正规医院就诊,这样才能尽早恢复健康,如果心中疑惑,请联系我们专业的心理医生沟通。不要自己盲目服药。
如果您有上述精神心理问题,请点击在线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 在线咨询 《《《《《《
